沉思
沉思
亲爱的读者们,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我认为自我觉知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为它帮助我们抵御负面的思想和信念,这些东西会将我们困在限制我们成长的恶性循环中。
正因为如此,我决定与大家分享一些我最深刻的思考,希望其中至少有一个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触动你。
祝阅读愉快!
(1) 什么是语言?真正学好一门语言意味着什么? (new translation)
((我附上这份 PDF 文件,作为我在这篇思考中所说内容的一个简单的小例子))
语言不仅仅是一堆词汇和语法,而是我们用来表达内心感受和思考方式的工具。它承载着一种文化的印记,被那个民族的经历、事件以及这些事件所塑造的情感乃至灵魂所影响。这里我所说的灵魂,就是在我们内心深处涌动着的,让我们真正感到活着的那部分生命力。我们可以把每一种语言看作一件为其诞生文化量身打造的衣服,它反映着那个文化的特质,拥有一种鲜活且独一无二的印记。
正是因此,当我们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也意味着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性格:每种语言都有自身独特的性格和能量场,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形成。因此,当我们真正融入另一种语言的精髓后,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人格特征,我们的面部表情甚至举止都会随之改变,即便面对相同的情况,也可能因为使用的语言不同而表现得截然相异,并以该语言所属民族的视角去感受与观察。
很多人会说“除了语言本身,学习文化也很重要”,这句话确实没错,但大多数人却将语言与文化看成两个相互独立又略有交集的概念,这种看法过于肤浅。他们往往只是因为别人这样说过,觉得“挺合理”,于是就照着说,但鲜有人真正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深刻的联结。其中最严重的是,这种人群里也包括语言老师,他们无法传递自己尚未真正或充分理解的东西(幸运的是,也总有例外)。
语言与文化本就是融合的,它们彼此渗透,以至于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去感知文化,也能通过文化去领会语言背后的逻辑。每种语言都带有特定的“振动频率”,我们能够感受到并且解读这种振动。
真正的差别并不在于拥有多少语言或心理学方面的学位或证书,而是在于我们是否开启了一段自我深入探索的旅程,去理解并解放被各种固化思维模式所压抑的灵魂。那些思维模式不过是我们忠实遵守,却从未真正审视或质疑过的一系列规则。父母和老师教给我们的一切都成了我们的宗教,其中教导的质量和深度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服从,最好还能无条件接受。
释放我们的灵魂能唤醒内心的敏锐,让我们以更加清澈、深刻的方式感知与观察世界。越深入地了解自己,我们就越能理解整个人类。
也许在一门语言课程里谈这些会显得奇怪甚至不寻常,但我们要知道,我们正在学习的是一种“人类的语言”。人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就像重量是铅的一部分一样。我们创造的一切,特别是语言这种表达内心情感与思想的工具,都携带着自然的印记,就像我们自身一样,只不过我们有时会忘记这一点。
如果我们能将所学习的语言视作拥有自身人格的生命体,就能充分领悟它真正的含义和独特的印记,将其融入自己,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如果采用机械的、近乎数学般的、充满标准化固定模式的方式来学习语言,那过程将变得沉重且无效。我们需要投入它的世界,完全沉浸其中,跟随我们的情感和不受限的指引前进。若只是通过一本书来了解,或出于害怕而紧紧抓着某个依靠物,只会让我们变成受害者。
理解了这一点后,我们才能明白学习一门语言远远不只是单纯的培训,而是能给我们带来无限情感体验的真正冒险旅程。
情感是最适合人类的事物。感受情感是我们的本能,尽管人类并不是唯一拥有这种能力的生命。然而,讽刺的是,我们却是唯一将情感当作一种问题,而非恩赐的物种。从孩提时代起,我们经常被教导要压抑情感,去控制它、窒息它,特别是在我们逐渐成长并面对诸如考试、工作等更多责任时,一切必须服从于社会制定的模式。
自由让我们变得真实、独特且原创,最重要的是,自由让我们成为真正的人。
如果只是把语言学习看作一种学科,那就极其狭隘了,这种态度也剥夺了我们享受这段美好旅程所能带来的全部意义。学习一门语言意味着学习融合了艺术、科学、历史与心理的知识,这是一场亲密而无价、真正意义上的充满魔力的体验。借此,我们能突破内心和外部的各种障碍,拓展自己的世界。这种体验塑造了我们,赋予我们更多的自我认识与掌控力。自我认知是一道内心之光,它使我们得以领略世界的微妙之处,也成为我们内在力量与自信的源泉。
学校当然也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如果教师本身是富有启发性的,那他们会尽其所能地帮助我们从中获得最多。但能否有所收获,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决定用何种方式去面对这场冒险。
经历过这一切后,你并不会变成超级英雄,那些只存在于漫画之中。但如果你以正确的方式去体验,你将发现自身以及你周围世界中之前未曾察觉的一面。
Brandon - 2024年 7月
(2) 教师的真正任务(new translation)
那个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羞辱或惩罚他的老师,不配做这份工作。
老师的职责不是用棍棒强行灌输纪律,而是帮助一个真心想学的学生,找到他所教授内容中的光亮。
Brandon - 2024年 7月
(3) 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理由感到羞愧
我们没有人天生就会做事。自然界的一切都在一个持续的进化过程中,每个生命和元素都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进化,包括人类,或者至少应该如此…… 在许多情况下,从小我们就被教导,当我们不能做好某些事情时,应该感到羞愧,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没有根据的信念,大家都相信却从未真正加以审视。 事实上,人类往往是唯一违反这种自然逻辑的生物,因为我们把自己与自然区分开来,通过一套越来越复杂的思维模式来识别自己,其中许多与自然(或逻辑上的健康)毫无关系,只有少数是健康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正处于一个退化的过程中,因为我们(常常不自觉地)要求自己不再是大地的子孙,而是必须服从社会的子民。
作为一名语言导师,我可以说,在许多使我们感到羞愧的事情中,有一件是我们在学习一门新语言时无法流利表达。这种信念是相当不健全的,并且在那些屈从于它的人内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每一种能力都经历了一个进化的过程,通过错误和直接的实验来锻造,这已经赋予了我们尊严。没有什么需要证明的,我们只需要继续以力量和爱心来进化自己,认识到我们自然的节奏,并且找到最适合我们的方法来学习,这一点至关重要,尽管它经常被完全忽视。
Brandon - 2024 年 8 月
(4)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但我们并没有意识到,甚至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指责一个胚胎因为还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如果它能说话,它会告诉你,你简直是疯了。
我们正在发展的能力难道和任何胚胎有什么不同吗?
给自己时间,在每件事的学习中成长!
Brandon - 2024 年 8 月
(5) 一个伟大的真理
我从未说过学习一门新语言是件简单的事情,但我一直坚信这可以是一段令人兴奋的经历,也可能变成一场噩梦,这取决于我们选择如何看待它。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且我们所有人实际上都紧密相连——不仅仅是人类,还包括动物和植物——而这一切都在我们的心中扎根时,我们就会明白各种障碍其实都是次要的,甚至包括语言障碍。因为我们都能通过一种无形的能量进行沟通(就像你和亲密朋友或其他人之间的那种默契),这种沟通超越了一切,因为它是原始的。但我们的思想总是太过忙碌,无法察觉到这种存在,而我们也被教导要害怕自己的不足,总是自我评判(所以即便没有人批评我们,内心也有一个批判者在,仿佛我们永远活在狙击手的瞄准镜下,真是愚蠢又恶毒的事情)。
如果我们把语言学习建立在这种觉悟之上,顺应人类情感的洪流,许多我们可以称之为“神奇”的事情就会开始发生。一些我们现在忽视的部分将开始运作,并帮助我们更快更深入地学习。
我告诉你这些,是因为我自己亲身体验过。
Brandon - 2024 年 9 月
(6) 爱自己:一个疗愈与觉知的旅程
真正地爱自己是走向更好生活的第一步,因为我们终于停止了像一个专制的人那样不断批评和评判自己。这样我们就会有更多的能量。
对待自己就像你对待你最好的朋友或一个孩子那样。在你内心深处,有另一个自己,常常被责骂、批评、羞辱,有时甚至还被“殴打”。我们自己在这样对待自己,但往往没有意识到。然后我们却不明白,为什么会感到沮丧和精疲力竭。在这种情况下,感觉不好是完全正常的。
爱自己,让那个被社会观念所影响、总是看到坏事的心灵安静下来。与过去和解,理解它,这样它就不会污染你的现在,也不会阻碍你对自己和他人的爱与理解。
好好照顾自己。
我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Brandon - 2024 年 9 月
(7) 恐惧的真正根源
当你对某件事或某个人感到恐惧、犹豫或产生自我贬低的念头时,先停下来,问问自己:“我忘记了什么?”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十之八九,这种类型的软弱都源于过去的一些事件,涉及父母对我们的态度,以及我们在童年或青少年时期与他们的关系。
并不是父母所做的一切都一定是为了我们的利益,尽管人们往往这样认为。父母和我们一样,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人,他们也会受到自己内在思维模式和恐惧的影响而做出不健康的行为。并不是所有人都真的做好了当父母的准备,而成为父母只会让他们承受更多压力和恐惧。很多时候,他们也不过是环境的受害者,由于没有在自己的人生中进行过深入的内心探索,他们并不懂得如何真正地爱自己,也因此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爱孩子。
孩子常常会忘记、宽恕或无视那些让自己感到痛苦的父母行为,只为了维持与父母的良好关系。这样一来,他会不断地把责任推到自己头上,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不配得到任何人的爱和认可,于是觉得必须做些什么来换取它们。
给孩子提供医疗、教育、食物和有价值的物品,并不代表真正地爱他;这些只是父母应尽的基本义务。真正的爱意味着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而不是只在乎他的学业表现或事业成就。真正爱孩子,最重要的是:接纳他本来的样子,因为他存在就去爱他,通过各种方式让他明白,光是来到这个世界,他就已经无比珍贵;当你情绪不稳,把怒火发泄到孩子身上时,懂得向他道歉;让他明白,如果爸爸或妈妈有时表现得心不在焉,那是因为他们正经历一段糟糕的时光,而这并不是孩子的错;还要让他知道,他的重要性就像森林里的一棵小树一样无可替代。
只有这样,才不会有人能够动摇他内在的价值感,因为他已经彻底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
Brandon - 2025年2月
(8) 扭曲的现实 —— 世界犹如我们的家庭
我们感知现实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因为自童年起,他们对我们的看法就塑造了我们的自我价值感。
如果他们倾听我们,尊重我们,并欣赏我们的本来面貌,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值得被爱,并将世界视为善意的地方,他人的批评或负面行为对我们而言就不会太沉重。
相反,如果他们只有在我们取得好成绩、顺从或者外表符合期望时才给予“爱”,我们就会把自己的价值与这些条件捆绑在一起,并像当初对待他们那样,努力去讨好任何人。
如果他们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忽视或指责我们,或者为了追求其他目标(如事业和金钱)而抛弃我们,我们就会认为其他人也会这样对待我们。每当有人不回复或忙碌时,我们都会将其视为一种拒绝,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微不足道。
换句话说,我们把自己对父母的态度投射到他人身上,并根据他们曾让我们感受到的方式来构建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
如果周围环境其实相当平静,但我们却感到它充满敌意,往往是因为我们已经抹除了与父母相处时的负面记忆。事实上,为了保护自己免受痛苦,我们会把父母分成“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在身体或心理上的虐待结束后,一次又一次地忘却那“坏”的部分。
此外,如果我们用“他们是为我好”来为仅剩的那些负面记忆辩护,就等于再次强调自己理应受到所遭受的糟糕待遇,这是荒谬的。一个孩子之所以懒散,可能是因为他感到抑郁;他不学习,可能是因为他的思绪被一些困难分散;他总是沉迷于电子游戏,或许是因为他在逃避让他痛苦的现实。父母与其羞辱或惩罚孩子,不如反省自己,问问自己:“我对孩子做了什么,让他如此难受?我应该去问问他到底怎么了。”
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做到这一点……很多父母觉得自己近乎半神,他们要维护自己的形象,即便要以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代价。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以上一种或多种情形,但乍看之下又觉得自己童年很幸福,不妨先停下来思考,因为这意味着你已经抹去了许多曾让你痛苦的经历与场景。
孩子会竭尽一切努力去维持与父母的良好关系。对他来说,认为自己“坏”或“错”要好过意识到父母并不够爱他、或根本不知道如何去爱——前者至少还可以通过“改变自己”获得父母的接纳,而后者则会让他感到绝望。
儿童的心灵可以高效地抹除那些负面事件(往往包括最严重的创伤),但那份痛苦依然留存在我们内心深处。一旦记忆消失,我们就会把父母看作是“很好”或“还不错”,此时,我们的理性思维只能得出一个解释:我们感受到的恶意来自外部世界。于是,过去的痛苦如同幽灵一般,在当下出现、作祟。不同程度上,我们所有人都身在其中。
只要我们不打开自己的“潘多拉之盒”,我们就依然活在过去的阴影里,无法感受到来自他人以及大自然的、那份不附带任何条件的爱。
我爱你。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Brandon - 2025年2月
(9) 学校成绩并不能定义你的真正价值
如果你只是考了一个普通分数,并不会让你变丑;即使你拿到了最高分,你也不会因此变得更好看或更重要。事实上,没有人会记住你的成绩,甚至连你自己都不会。对陌生人来说,成绩无关紧要;而真正关心你的人,看重的是你这个人,而不是你在学校的表现。
能真正“看见”你的人,会因为你的本真、与你相处的愉悦以及彼此的能量交流而欣赏你。相反,那些把你的分数看得过于重要(不管是父母、亲戚还是朋友)的人,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你——往往他们也看不清自己的价值,而只是服从了某种“社会阶梯”的思维模式。
同时,要记住老师也是和你一样的普通人:他/她有自己的生活,可能有不安全感,也会经历快乐和困难。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一个人的情绪都会影响他/她所做的一切,包括对他人的评价。如果老师心情不好——也许和家里人吵了架,或者遭遇了失窃、收到坏消息——就可能不自觉地把紧张情绪带进课堂,对你的一点小错误或羞涩反应过度。相反,如果他/lei心情平和,或者刚好经历了什么好事,即使看到你紧张,也可能温和地鼓励你。(当然,这只是一些简单例子,不代表所有情况。)
无论如何,最终的评价结果往往会因此而改变,这很正常:我们是人,会受到自己经历的影响。另一种选择是把评定完全交给人工智能,但其道德与伦理问题还有待日后讨论。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不用再学习了呢?
当然不是。我们依然要尽力而为: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文化很重要,因为这能让我们获得更广阔的视野,也帮助我们在生活的许多方面更好地保护自己。然而,请记住,无论成绩高低,它都不能直接衡量你的个人价值;它不过是你在某个特定时刻的一次表现,而这场“表现”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重复、并且有机会做得更好的。
如果有一天你成为老师或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这并不会让你变成“半个神”。你仍然会是你自己——一名众多人中的普通人。如果情况恰恰相反,那就说明你并没有找到真正的自我价值,而只能依靠外在的认可和头衔来维持。
Brandon - 2025年2月
(10) 虚假的自我:它不仅压抑了真正的你,也让你身边的人感到痛苦
虚假的自我是一种“虚假的我”,也可以称作“另一个我”(源自拉丁语“alter ego”),它在我们内在活动,拥有与我们真实本性截然不同的个性和特质。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具备这种“假我”,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出于自我防卫:这是为了获得父母的接纳,同时也是为了被社会所认可。
然而,这层人为的“面具”会不断压抑我们的真正自我,让它愈发畏缩,最终将其完全压制(如果能看见这一过程,画面会颇为激烈)。在内心深处,我们会感到越来越痛苦,而那种空虚与沉默的时刻会愈加漫长,因为我们逐渐丧失了敏锐的感受力……我们所能感知到的,更多只剩那种冷若金属、脆如玻璃、却看似坚如钢铁的“假我”。我们越感到被忽视、感到空虚,便越想向他人和自己证明相反的一面,于是摆出高傲或自负的姿态,并依赖所谓的“社会地位”来让自己显得特别,从而俯视他人。
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每个人都曾渴望取悦父母,而我们的父母自身也未必真正摆脱了这种需要。我们不必因为自己形成了虚假的自我而自我谴责,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是坏人,只是为了减少痛苦而做出的选择。我们并不值得被审判,而更需要理解和帮助。如果我们开始想要评判自己或他人,不妨先停下来问问自己:“我还有什么没弄明白?”然后再重新思考。评判或定罪快捷又简单,却会限制我们,让我们沦为控诉者;而理解则能为我们开启通往觉察与成长的大门,让我们变得比从前更坚强。
如何拆除虚假的自我?
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让自己回到童年去审视父母的言行,体会当时哪些行为令我们感到难受,以及背后的原因。这样一来,我们就不再把父母视作“不可质疑”或“半神”般的存在,而是将他们看作与我们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普通人。由此,“殿堂”中的其他人——老师、老板、医生、朋友、办公室职员……也都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角色,而只是与我们平等的个体。
当我们认清自己的真正价值时,就会更加稳固、更加平衡,也能更自然、更坦率地展现自我。我们会变得更敏感、更有人情味、更自由、更强大,因为真理是不可动摇的。
我们有责任照顾好自己,这不仅关乎我们的尊严,也为了避免把痛苦与负面情绪倾泻到他人身上。所有人都不例外,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承担着工作或社会角色,难免需要和他人互动;不论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这一点都是通用的。让我们多多留心并学会爱自己: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去爱他人。
Brandon - 2025年2月
(11) 专业人士的品质 —— 我们内在的映射
在任何领域都很难找到真正优秀的专业人士和从业者,其根源并不完全取决于他们的学习年限,而更多地在于难以遇到那些依旧保有自己灵魂的人。这个道理适用于所有人:从勤杂工、办公室职员,一直到各种层级的顾问、教师、医生。毕竟,他们和你我一样,都是普通人,只是提供某种服务,而该服务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他们所培养的内在觉知(对自己的爱、深度以及诚实)
实际经验
学习的数量与质量
我们所得到的帮助质量,与提供帮助者自身的整体素质成正比。
专业人士也可能在善意的情况下犯错,这很正常,并不会贬低他们的价值。然而,只有真正心智开明的人,才有力量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另一些人则会困在自己的虚假自我之中——这是为了防御童年时期承袭的自我贬低感而由大脑构建的面具。因此,他们往往拼命想证明自己,通过获取社会广泛认可的头衔或资格来寻找确认,经常误以为自己高人一等——即使表面上否认。
举几个例子:
一名办公室职员对一位非意大利籍、听不太懂自己语言的人表现出暴躁态度,造成双方的不适,也令对方感到恐惧。
一名教师对学生态度傲慢或刻薄,营造紧张、别扭、压抑的氛围,完全无法激发学习热情。
一位医生面对罕见、慢性或难以诊断的病情时,采取不近人情的做法,通过轻视或“正常化”患者的症状来操纵局面,让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严重性、甚至对病痛是否真实存在都产生怀疑——这被称为“煤气灯效应”(gaslighting)和“正常化”(normalizing),都是潜在危险且常被低估的心理暴力形式。
类似的情形并不少见……但幸运的是,也确实存在值得我们信任的专业人士,他们真诚而有觉悟,用奉献和自由的态度投入工作。
当遇到上述种种行为时,请保持冷静,并坚定立场。记住:这些人之所以看似强硬,只是为了掩饰他们内在的脆弱。他们被人为构建的身份所束缚,将个人价值寄托在这层虚幻外壳上,无法自拔,因为他们害怕面对从未被填补的空虚;他们每天都像走钢丝一样……其实非常需要帮助。
理解他们的处境并不代表要为他们的行为或带来的伤害做辩护,而是让我们明白问题真正出在他们内心,而非你身上。他们缺少足够的清明去与他人产生共情,甚至难以看清自己。
世界上之所以有如此多的痛苦,很大程度上正源于缺失自然的爱,这是一种真正的“人类疫情”,它支配着那些在内心深处没有坚守立场的人。
虽然并不容易,但我们都应该学会去爱自己内在的“孩子”,从而改善自身状态,并将这种爱传递给他人。这对所有人都很重要,对教师(未来意识的培育者)和医生(当下及未来健康的守护者)更是不可或缺,因为这两类人往往背负着比一般人更重的责任。
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所能,去做出改变。人类也能展现非凡的善举,而这种善举只会出现在那些培养了自我觉察的人身上。觉察是爱心的先导,这把火焰是每个有生命的存在都离不开的色彩源泉。只有学会爱自己、并与他人分享这份爱,我们才有可能拥有更美好的生活,无论是对自己还是身边的人。生命短暂,我们要尽可能去精彩地度过。
那么,你将来会成为一名怎样的专业人士呢?一切取决于你是否允许自己灵魂之光自由闪耀。
Brandon - 2025年2月
(12) 被压抑的欲望
压抑那些既不会伤害自己,也不会伤害他人的体验欲望,就意味着剥夺自己宝贵的觉察能力,并且扼杀我们内在的一部分及其生命能量。这会引发一种微妙而持续的困扰,难以觉察,却可能实实在在地侵蚀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损害我们的整体健康。我们会在某个突然的时刻发现这一点:当有机会满足那个欲望时——有时是在他人面前(他们往往对此毫无察觉),有时则是在我们最深的内心——我们会注意到那些一直困扰我们的症状开始减轻,甚至完全消失。在那一刻,我们感到自己鲜活而自由,和所有其他动物一样自在。
可为什么我们会压抑自己的欲望呢?
其实……从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受制约的心灵”,会让我们不断地把每一个行为都判断并归类为“对”或“错”,然后再区分各种次级类别,而这些标准常常是外界灌输的,与我们自身几乎毫无关系。因此,我们会对那些“新颖的”“不寻常的”或“社会禁忌”的行为产生明显的距离感,并往往将它们视为“错误”或“消极”。这就造成了大量的认知偏差,使我们对这些行为形成一种心理抵触,而这种抵触常常又带有矛盾性,因为它违背了我们纯粹的本能渴望。
如果你对他人的评价非常敏感,那是因为你曾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到父母对你的评判。这就滋生了你内心的一个“法官”——一个冷酷无情的假导师,让你一直感到自己不够好、不够完美,仿佛你犯了错,或者没能成为父母(也就是那些所谓的“权威”)眼中“顶尖”的人。
如果你怀着强烈的渴望回望过去,试图找回真正的自我,就会开始察觉到那些在善意或爱力不足的情况下,从父母那里被灌输到你身上的观念。你会意识到他们对你(以及对他们自己)的评估存在误差;一旦你看清这一点,其他所有的权威——比如老师、雇主之类——也会渐渐失去影响力,因为你已经重新找回了那份纯粹、真实且无可动摇的自我身份。
停下来思考一下那些阻止你行动的念头,然后问问自己:“这个声音真的是我的吗?还是来自别人?”
Brandon - 2025年2月
(13) 动物 “人”
人类常常认为自己高于其他动物。然而,这种所谓的优越感源自一种认知偏差,是经过条件反射的头脑扭曲了现实,让我们忽视了所有生命形式都有共同的基本生物功能以及在地球上的进化起源。人类本身也是一种动物,和其他动物、植物一样,只是众多物种中的一种,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特性。
举几个例子吧:狗拥有“量子级别”的嗅觉,猫有异常敏锐的听觉,壁虎能轻松攀附光滑甚至垂直的表面,蚂蚁通过化学物质进行沟通。甚至还有一些昆虫和两栖动物具备生物发光的能力,有些动物还能进行转分化(返老还童),和顺序性雌雄同体(根据群体需要改变性别)。植物也非常神奇,如果要描述地球上所有生物的部分特性,恐怕要写整整几大本书。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适应能力,因此根本不存在客观的标准来决定谁更“优秀”。
名为“人”的动物发展出了复杂的语言和灵活多变的智力,能够执行复杂的任务,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更高等”。相反,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类是唯一一种丧失了大部分自然本能、自发性,并产生了第二个“自我”,用社会标准来评判自己和他人的物种。
如果仅以语言或推理能力作为衡量智力的标准,就是在忽视生物多样性。人类并不是被选中的生物,而只是一种具有复杂认知能力的动物,如果训练不当(无论是否有意识),反而会导致痛苦的生活,并成为自己和其他生物的最大敌人。
当人类在思想上将自己与自然割裂开来时,便已经为自身签下了通往痛苦与疾病的判决书。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必须与自然共生、尊重自然、感受与自然的融合,以实现健康的能量和意识交流,因为我们可以向地球上的每个生命学习。每一种生命都有自我意识和身份认知,有时候甚至超过了我们自己,且它们拥有我们所不具备的各种技能。它们同样拥有灵魂,因为它们也是“有生命的”、“活着的”,就如我们一样。甚至还存在着“物种的精灵”,即代表某个物种的能量存在(树木、河流也同样存在这种能量)。
我们需要与大自然及动物兄弟姐妹们进行交流。我们可以交换能量、觉察与情感,这对我们和它们都是有益的。不要将它们视作低于我们,因为这不仅是错误且毫不尊重的想法,还让我们自认为有权利在伤害它们时无动于衷。
Brandon - 2025年4月